「亞洲校園」將進行高等教育區域整合 

2010年4月20日高等教育紀事報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4072010-04-29
東亞3國日本、中國及韓國為亞洲主要教育市場,首次官方會議,其目的在於加強區域間學生與教授流動力,朝向區域整合跨出教育合作的第一步。

名為「亞洲校園」(Campus Asia)的計畫,目標在於整合中國、日本及韓國的大學,留住更多的學生在本地就讀。這3個國家的學生大量前往美國及歐洲留學。

來自3國的政府代表於4月16日在東京開會。委員會同意在該區域各大學之間的學分轉換、交換計畫、及學校品質控管上,作進一步的探討。

日本文部省發言人田中雄一(譯名)表示,在參與的3國之間進行的一系列會議中,其中包括今年秋天在中國舉行的會議,將充分討論該計畫。他說:「還有許多問題有待克服。」

日本、中國及韓國3國,每年有超過20萬的留學生赴美國留學。「亞洲校園」是3個國家最新的計畫,試圖填補3國之間在高等教育市場中有關文化、語言,及結構方面的鴻溝。今年稍早時,日本宣佈依據中國及韓國的大學,來標準化評等學生成績的方式,為泛亞的交換學生計畫踏出第一步。

3國的大學自行決定是否願意與國外學校交換學分,但許多學校拒絕承認外國的評分系統。

 

波蘭高等教育改革訂於2011年啟動 

2010年3月30日波蘭共和報(Rzeczpospolita) 4072010-04-29

 波蘭高等教育究竟該如何改革呢?這個從2008年4月就開始討論的議題,最近終於有了答案,3月29日高等教育部長庫德瑞茨卡(Barbara Kudrycka)宣布:高教改革新制定於2011年10月1日起實施,其影響將遍及每個大學生。

 這次高教新制的重點包括:

1. 日間部全職學生在選讀第二及其他主修時,必需付學費,只有10%最優秀的學生才能享受免繳學費的待遇。付費的額度由各校決定。

2. 全職大學教師如果想到其他學校兼課,必須經過校長同意。

3. 公立大學在增加招收學生數超過前一年的2%時,必須獲得高等教育部的同意。

4. 一旦學校發生財政危機而校長無法有效掌控時,高教部有權任命專業經理人暫行替換。

5. 高教部將遴選最佳學院,稱之為「全國優良科學中心」,獲選者將可得到為期5年的預算補助。這項改革最有爭議,因為高教部並不要求獲選單位提交相關發展計畫,甚至宣稱如何使用這筆經費。

 

 

 

406期

澳洲新移民政策4/30日公布 學費大幅度上漲  

2010年04月16日 The Daily Chinese Herald 4062010-04-22

澳洲新移民職業清單(Skilled Occupations List) 即將於4/30日出爐,學費亦將大幅度的上漲。

這份清單列舉92項職業,把過去的廚師、糕點師、美髮師、印刷師和翻譯等熱門職業摒除。

另外有些技術移民(Skilled Migration)項目要求有3年工作經驗,對在澳洲剛畢業的留學生而言,要達到此標準也相當不易。

不少留學生發現,因移民政策改變導致原以技職為主的留學生轉向正規大學申請入學,尤其是澳洲8大名校,包括西澳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澳洲國家大學(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阿德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新南威爾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和雪梨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ydney)。這種供求關係主導了學費價格,因此學費上漲已成為必然的因素。

 

德國「柏林」(Berlin)邦教育部 2010年3月24日報導 4062010-04-22

德國採聯邦制度,教育及文化事務屬於各邦所管轄。德國「柏林」(Berlin)邦為了促進兒童及青少年社會參與力,特與Bertelsmann基金會簽署合作執行「新生代動起來」(jungbewegt)計畫。

該邦教育部部長Zoellner先生在簽署典禮上說,學校並非僅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場所,學生也應儘早學習如何參與社會,以利「公民社會」(Zivilgesellschaft)的持續發展以及民主的維護。根據Bertelsmann基金會調查結果,德國兒童及青少年的社會參與力與其家庭背景有極大的關聯。預計此一計畫的最大受惠者,將是來自弱勢家庭的子女。而且社會參與活動可使兒童及青少年融入社會生活,亦可降低暴力事件、毒品吸用、犯罪率。

該項計畫的主要目的在促進各個社會層面組織,鼓勵兒童及青少年參與,並提供對兒童及青少年有吸引力的服務機會。執行期間從2010年3月1日維持至2012年12月31日,如果初期實施效果良好,Bertelsmann基金會將借重試行經驗,在2011年推行至其他地區,加強與各地政府合作。

 

 

 

 

 

 

 

法國研商校園安全對策 

法國2010年4月9日《世界報》、4月12日《世界報教育專刊》彙整 4062010-04-22
4月7、8兩日,法國教育部召集學者專家與教育人員,於巴黎索邦大學召開「校園安全總體檢」研討會,研商校園安全對策。教育部長Luc Chatel在開幕致詞中指出,政府所有作為都將兼顧校園安全與學生受教權。在閉幕典禮上,部長再次表示,對於校園暴力的施暴者,他個人不反對政府採行相關的懲罰與預防措施。

在懲罰措施方面,Chatel部長重申總統薩科茲於3月24日所提出的兩項校園防暴政策,但語氣則較為緩和。部長表示,「部分特別引起校園騷亂的學生」,「不妨可以讓他們離開教室」。部長補充解釋,「重點不是要將他們趕出校園」,而是要「視需要將他們盡可能長期安置在適合的機構內」。不過,部長並未明示所謂「適合的機構」,究竟是現存的中輟生輔導班、輔導工廠,抑或政府將建立其它新的輔導機制。

部長同時強調,某些學生犯下「極度嚴重的暴行」,顯示其「家長未善盡管教責任」,政府將考慮「對其施以懲罰性措施」,也就是取消或暫停發予子女教育補助費(CAF)。

此外,在校園治安最為敏感的學區內,將加倍設置「校外機動巡邏隊」(EMS)。自2009年開學起,各學區已奉教育部指示,陸續建置EMS巡邏隊,以便在校園週邊發生緊急事件時,能即時控制局勢,避免事端進一步擴大。與會的內政部長Brice Hortefeux則建議教育、內政兩部緊密合作,嚴格執行2009年9月通過的「校園安全計畫」。另一方面,教育部也將與法務部研商設立校園諮詢法官。

就預防措施而言,自2007年起每年進行的「校園安全資訊與警戒系統」研究報告(Sivis),將改為每季執行一次,由各省區負責,並整合多項新的參考指標。「校園安全總體檢」研討會主席Eric Debarbieux同時指出,為有效評估並瞭解校園暴力本質,應從社會學的專業角度,對暴力受害者進行大規模調查。Debarbieux提出此項建言已有十餘年之久,教育部允諾將從2011年3月起推動相關調查與研究。

另外尚有名為「光明(clair)專案」的計畫,其實施目標鎖定10%校園安全情況最差的的國、高中,該專案將從2010學年度起對有關之百餘所國、高中,進行加強「學生信心、創新能力與成就感」之輔導教育,並盼自2011年起視成效推廣到全國各中等學校。Chatel部長指出,相關學校的校長可自行選擇、組織教育團隊,並得高度彈性運用各種教育計畫。

部長承諾,將培養專業人員以協助處理校園暴力,並陪同校園暴力受害者恢復正常求學態度。此一專業人員之來源,主要是碩士班學生與實習教師。此外,教育部也將建議校園治安不佳的教職員工參加相關訓練。

最後部長表明,將從2010學年度起,因應時代需求,調整對學生行為之規勸與懲戒方式,系統化製作各種懲罰措施的計量表,並擴大實施「排除/接納」措施,其中包含所謂的「非開除性的懲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mi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