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投資體系現狀與政策   何秀超  2005年08月31

教育是美國政府開支比較大的項目。據美國教育統計資料顯示,2002年,美國教育投資共計7450億美元,佔GDP的比重為7.4%,其中,基礎教育為4.5%,高等教育為2.9%。州與地方政府(學區)對教育的投入遠大於聯邦政府,且有增長趨勢。因美國憲法規定,教育是各州的保留權力。據統計,1999年,教育經費佔州和地方政府支出的 35%左右。美國政府對中小學教育的撥款多於高等教育的撥款。中小學教育經費來源與分配

  美國中小學教育經費完全由政府承擔。經費來源包括聯邦、州和地方(學區)三級政府撥款,其中以州和地方提供經費為主。目前,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對中小學投入的比例分別為8%、49%和43%。聯邦、州和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撥款大多來自政府預算,即政府日常收入所依賴的各項稅收。個人所得稅和消費稅是聯邦和州政府支持中小學教育的主要經費來源,財產稅是地方政府支持中小學教育的主要經費來源。

  聯邦政府對中小學教育的撥款佔總體的比例並不大,絕大多數是對特定的教育項目的專項撥款。地方政府所承擔的教育經費來源於地方財產稅,學區支持中小學經費的能力基本取決於地方財產總值。因各地財產狀況差別很大,同樣稅率所產生的財產稅往往相差甚遠。

  長期以來,美國中小學教育投資體系隻注重於教育投資的平等性,然而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提高學生成績。近年研究發現,雖然教育經費與學生受教育的機會緊密聯系,但教育經費的多寡並不直接決定學生成績的好壞。如何通過有限的教育經費提高教育產出,便成為教育財政研究的重要課題。尤其在NCLB法《不讓一個孩子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通過后,各州更致力將投入與教育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y)聯系。但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還非常奇缺。

  雖然美國政府對中小學教育投入經費越來越多,但並沒有換來學生成績的提高,事與願違。一些研究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比較復雜,但主要由於美國公立教育處於壟斷地位,缺少競爭機制,從而造成了經費使用效率低下。為此,有些地方引入競爭機制,改革體制弊端,給予家長和學生具有充分選擇學校的權力。學校為能夠吸引更多的生源,採取多種辦法,並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從而使教育質量得到整體提高。高等教育經費來源與分配

  長期以來,美國高等教育形成了多渠道經費籌措體制。雖然公立和私立高等學校在經費來源的結構比例上有所不同,但經費獲得途徑基本相同。據美國教育統計文摘顯示,美國高等學校經費來源如下表(美國授予學位的高等學校經常性〈Current-fund〉經費來源情況表)所示。從整體看,各級政府的各類撥款,學生負擔的學費,以及學校服務收入,是高等學校三大經費來源。雖然近年這三項收入的合計佔總經費的比例稍有下降,但仍佔主導地位。例如,2000年這三項收入佔全部經常性經費的比例,在公立高等學校高達90%以上,私立高等學校隻有80%以上。其中,政府撥款是公立高等學校最大的一項經費來源,而學雜費收入是私立高等學校的首要經費渠道。

  1、政府撥款。總體來說,政府撥款是高等教育經費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資佔總體經費的比例雖有下降,但投資總量仍在不斷增長。據美國教育統計文摘顯示,各級政府撥款在公立高等學校的各項經費來源中位居第一,2000年所佔比例仍在50%左右。在各級政府撥款中州政府撥款佔絕對優勢,因根據憲法,州政府對高等教育具有保留權力。而在私立高等學校中,政府撥款位居第三,如1996年佔總經費來源的比例僅為16%。聯邦政府對高等學校的財政資助主要包括:對貧困學生的資助補貼,科研經費撥款和設立科學研究助理和有償贈款或合同性撥款等。其中對學生資助和科研撥款為主要項目。聯邦政府對私立高等學校的撥款比例高於公立高等學校。對於私立高等學校,政府撥款主要來自聯邦政府。

  美國州政府對高等學校的撥款管理比聯邦政府更直接。各州對高等學校的撥款有明確規定,包括撥款標准、撥款程序、撥款重點與范圍,以及撥款經費的使用方向等。州政府撥款方式各不相同,體現了美國社會的多元化特點。但總的來說,撥款方式大體可分增量撥款法、合同撥款法和公式撥款法等。增量撥款是在基於上一年教育經費基礎上,增加經費以滿足該年新增的需求。

  美國政府、高等學校對大學生的資助,經長期演變,形成了目前世界上較全面的以助學金、學生貸款、獎學金和半工半讀為主的混合資助制度。混合資助方式能使各方利益達到相對動態的平衡,使各種資助方式都能發揮有效功能。助學金制度由聯邦政府設立,以保証經濟困難的學生不因付不起學費而放棄學業。學生貸款經費來源主要是聯邦政府。由於大學學費不斷攀升,使許多貧困學生無法支付,為完成學業不得不貸款。貸款也能使學生有經濟能力就讀收費較高的名牌大學或熱門專業,由於學生從這些學校或專業畢業后更有可能找到收入較高的工作,所以更具有償還能力。獎學金是以學生學習成績為標准的資助形式。美國各州都設立了多種多樣的獎學金,作為激勵因素以鼓勵學生提高學業水平,同時也可吸引優秀人才。半工半讀類似我國的勤工儉學,主要由聯邦政府基金資助。半工半讀既可培養學生自立能力,又增加了學生的實踐機會。

  美國一些學者認為,美國社會建立在自由市場經濟基礎之上,崇尚和鼓勵自由競爭。美國高等學校自誕生起就在競爭環境中求生存謀發展,其教育系統鼓勵革新,以適應社會需求變化,並致力於因時勢的發展做出迅速反應。自治、競爭的機制使得美國高等學校能夠適應形勢變化,做出靈活反應。然而,當市場力量過於“入侵”高等教育時,平衡將被打破,從而導致決策者的戰略性選擇更多的被市場左右,而非從教育發展的長遠目標出發,帶著功利主義色彩。比如,隨著人才競爭日益激烈,大學某些學科(如醫學等)的發展、研究計劃也變得龐大,不堪重負,這樣就需要有更多的資助,企業對高等學校進行經濟援助的同時,難免對其學科發展帶來人為的干擾具有越來越多的控制權,使得學科教育受短期的市場利益左右。同時,市場化使得高等學校可能過於商業化,造成對基礎學科的忽視懈怠,以及高等學校內部資源分布不合理,浪費驚人。

  因此,政府和高等學校的決策者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把握好高等學校的發展與遵循市場規則的關系,處理好市場利益與高等學校所承擔的神聖職責的沖突,調節“供求關系”,真正使大學適應社會的發展,為公眾變化的需求服務。無論市場大潮如何激蕩,無論人們如何崇尚金錢,也無論時代如何滄桑更遷,給予人類知識、真理和智慧的神聖教育殿堂,不能因市場功利而玷污與褻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mi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