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戰歌》 中美育兒經各有長短不可偏廢 

2011年1月3日:加拿大都市網 4482011-02-17

近年來,很少有一本書能在美國平民百姓中引爆如此巨大反響。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的新著《虎媽戰歌》。周二在美上市。書中講的是一個華裔母親如何用嚴厲甚至近乎無情的方式教育兩個女兒的故事。華爾街日報上周六用「為何中國母親更優越」為題,摘節刊出其中部分內容,一時引起網上軒然大波。短短幾天有四千人留言。

首先是西方人士極為憤慨,責其憑何說中國母親就比西方人母親好,大多數美國人都為西方育兒方式辯護;而在海外的中國母親也都紛紛留言,指作者那種幾乎可說駭人聽聞的魔鬼式教育方式,絕非中國母親所為。

此書觸及了一個古老而敏感的話題。每個母親都把養育健康優秀的兒女當著是一生最重要的使命,子女各各不同,而每個母親都各有各的教育方式,很難容忍他人說三道四,對西方人來說,更不能容忍一個外裔人「貶低」所有其他族裔母親。

細讀網上數千條留言,幾乎為人母者都肯定自己的教育子女方式,絕大多數孩子也都認可自己母親對自己的教育,甚至有些一度極不滿父母苛嚴教育的華裔孩子,長大後也坦承當年父母逼他們學中文或音樂是件好事。只有少數華裔後代留言披露父母的嚴格教育使他們身心受傷至今難癒。

西方人士除了不滿「中國母親天下第一」的說法,還強調西方方式注重孩子的自尊、創意和領導能力,遠遠好過書中推崇的近似專制的教育方式。放到大環境中來看,此書之所以引爆如此激烈反響,是因其觸及了當今中美實力興衰這個敏感話題。中國崛起和美國面臨困境,已是不爭事實。但如何會走到這個地步呢?最普遍的解釋是中國更重教育。現在這本書把此議題細化到中國父母子女較嚴格的層次,引起了不少西方人士反感。

中美父母教育子女方式不同,其實只是程度問題。相信中美父母都認同,三歲娃娃一定要聽父母的,三十歲子女就任由他們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問題的關鍵是在三歲到三十歲之間,父母何時應該放手,放手程度如何。簡單來說,美國父母干涉較少、放得早,中國父母干涉多、放手晚。父母與子女間的衝突,往往可歸結為長期利益與短期快樂的衝突。父母要子女為將來的美好生活,暫時放棄眼下玩電遊的快樂;而子女,尤其是幼小子女,往往不願為了暫時還摸不著、無法確定的長遠好處,放棄刻下即時的快樂。但無論東西方父母,絕對有必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將「自我克制」這點教給自己的子女。

從歷史上看,美國人也並非向來就對孩子管教如此寬鬆。網上留言中,有數位上年紀的美國人回憶說,他們幼年時,父母對他們也非常嚴格,但不知為何,他們長大後以及他們的子女長大後,對自己子女的教育會如此寬鬆,幾乎只鼓勵不批評,極怕傷了孩子自尊。其實,積極鼓勵下一代敢想敢做、全無禁忌、創新思維的做法,使近代美國經濟發展受益菲淺;而美國父母推崇培養孩子自尊,亦極大鼓勵了他們今後大膽去做一些似難做到但亦有可能成功的嘗試;另外,美國父母注重體育活動其實無關健身,而常常是培養了好勝、爭勇和自信。但是,若過度放棄刻苦努力、積累知識等傳統的學習過程,創新思維就會成無本之末,大膽嘗試亦行而不遠。據研究,美國的創新力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時達到高峰,此後便顯出走下坡路的跡象。

所以說,現在美國積極涉入子女生活學習的「直升機父母」的增多,以及對所謂中國式父母嚴厲管教子女方式的關注,其實是前幾代美國人過度忽視這些教育子女基本方式的反彈,是一種回歸。

反過來說,在中國大陸,近年亦有呼聲要求改革以往死板嚴厲的教育方式。可見無論哪種方式,走過了頭都有害無益。所以,海外華人移民父母在熱情接受以西方寬鬆為特點的育兒方式時,要注意到原有的中國式父母相對較嚴厲的教育方式並非是錯。中西教育方式,都要與時併進不斷完善,雙方互相取長補短,因材施教,方能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mi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